儘管總部位於世界上最繁忙的高科技中心之一,但台灣最大的金融機構度過了艱難的一年。 富邦金控(市值:220 億美元)的股價下跌超過五分之一,而國泰金控(市值:180 億美元)在過去 12 個月中因利率上升而縮水超過 30%。 相比之下,規模較小的台灣聯合銀行(市值:18 億美元)過去一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的股價上漲了近 29%。

聯合銀行是 1990 年代初期獲得營業執照的 16 家新銀行之一,作為改革的一部分,該改革允許私營部門進入台灣戒嚴時期主要由政府控制的行業,該時期在 1987 年結束了近四十年。當時,友聯由其創始人、台灣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林榮三控制。

林于 2015 年因心力衰竭去世,享年 76 歲,據福布斯估計,家族財富現在價值 20 億美元,由他的遺孀林張素歐和她的三個兒子掌管:林安迪經營家族的媒體業務,其中包括《自由時報》和台北時報報紙,兩者都對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友好; Kevin Lin海外房地產開發商RSL; Jeff Lin 擔任 Union 主席。

今年幫助該銀行股價上漲的並不是利潤大幅增長——Union 的表現優於大型競爭對手,但其 9 個月的淨利潤從 35.7 億新台幣下降 34% 至 23.7 億新台幣。

相反,該銀行的吸引力可能與其作為一家專注於面對面、關係銀行業務的機構的長期形像有關,Jeff Lin 週五在該銀行台北總部接受采訪時表示。 “我們一直非常專注並有機地成長,”林說。 “你必須為自己創造一些利基市場,並堅定你在經營業務時想做的事情,”他說。 “我一直問自己如何競爭,但我從不害怕競爭。”

59 歲的林也沒有因今年大陸和台北之間的軍事緊張局勢加劇而感到不安,尤其是在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 8 月訪問台灣之後。 “我很擔心。 我計劃好了。 我會認真看問題的。 我害怕嗎? 不,我不害怕,”他說。

林說,聯盟的競爭優勢是台灣約 90 家分支機構的網絡。 “我們認為我們必須利用這一優勢滲透到社區以及我們周圍的人和公司中,”他說。 “當我查看我的投資組合時,我知道我的投資組合非常可靠。”

兩個潛在的風險擺在面前。 第一,台灣的房地產市場“過熱”,林說,他擁有舊金山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本科學位,以及國立台灣大學國際商務研究生學位。 “但我們幾十年來一直這麼說,”他笑著說。 他說,市場的關鍵問題是:“誰會買,誰買得起?”

有些是首次購房者,有些是希望升級的房主。 “這是健康的,”林說。 然而,其他人是投資者。 “我們現在在這個市場上看到更多的投資者,而不是只想買房子住在那裡的人。 他們知道他們付出的代價相當高。”

據報導,在這些房主和房地產投資者中,有 200 萬台灣人在疫情爆發前居住在大陸,他們已決定將更多時間留在台灣。 “過去兩年我們確實看到了這一波浪潮,”林說。

“他們回來後,意識到自己有興趣買房,”林說,尤其是在豪宅市場,“他們中有很多人已經離開一段時間了。 他們想回來過上好日子。”

人口統計數據是這一趨勢的一個因素。 1990年代、2000年代兩岸關係轉暖時,許多早期在大陸投資的台商,如今已經60多歲了。 “回家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大事,”他說。

離開大陸的決定對一些人來說也可能具有商業意義。 林說,由於成本相對較高,“在擁有工廠方面,在中國沒有太多優勢”。 許多人“要么搬到越南,要么搬回台灣。” 林說,這種趨勢反映在台灣工業國家工廠的價格上漲上。

客戶的這種流動與總部位於美國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今年夏天的一項調查結果一致,該調查發現台灣公司有興趣減少與大陸的接觸。 在接受調查的525家台灣公司中,約有76%的人同意“台灣需要減少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的說法,而只有21%的人不同意。 與此同時,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上週表示,自政府九年前開始收集數據以來,9 月份銀行業對大陸的貸款敞口占其總淨資產的比例降至最低水平——28.9%。 (請參閱此處的帖子。)林說,工會的人數接近於零。

除了房地產,林面臨的另一個風險是世界經濟前景。 他說,國際利率上升表明增長放緩或衰退。 對於 Union,這意味著更深入地了解客戶的投資組合。 “我們的承諾非常好,”所以貸款是安全的,Lin 說,儘管他指出一些客戶可能會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 目前,林同意台灣經濟研究所對明年 GDP 增長 2.91% 的預測,部分原因是內需強勁; 這低於 2022 年 3.45% 的預測。 這就是你可以看到的增長,”他說。

他還看到了東南亞的希望。 他說,“我將更有興趣關注”越南,Union 在那裡設有代表處並已申請分支機構執照,或其他東南亞國家。 林說,雖然這些市場比大陸小,但更透明,並且有空間跟隨台灣客戶從大陸向南轉移工廠。 “我們感覺更熟悉了,”他說。

相比之下,中國大陸及其曾經高速發展的經濟目前對他的銀行沒有吸引力。 林說,由於價格競爭,“如果你只專注於大陸的台商,利潤並不大”。

“那不是我的重點,”他說,當談到大陸業務時,台灣其他人似乎越來越認同這一想法。

查看相關帖子:

台灣銀行在經濟增長放緩、軍事緊張局勢下削減在中國的貸款

拜登認為沒有必要與中國進行冷戰

台商支持減少與大陸的經貿往來

美國官員和企業準備應對北京對台灣的持續施壓

亞洲電力女商人 Doris Hsu 談及 GlobalWafers 投資 50 億美元的美國新工廠並勇於實現目標

@rflannerychina